⒈ 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挖苦、指摘或嘲笑言行。
英ridicule; mock; quip; satirize;
⒉ 以轻蔑或憎恶口气尖刻嘲笑或指责。
例充满责备性讥讽的讲话。
英sarcasm;
⒊ 亦称“嘲讽”
⒈ 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摘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
引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刘 与 侯 皆已赋十餘韵, 弥明 应之如响,皆颖脱含讥讽。”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二折:“它将那情词数闋相讥讽,引的我一点芳心动。”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章:“郭祥 刚要举步,它又讥讽地叫:‘ 郭祥,今天是你胜利了,还是我胜利了?’”
⒈ 讥笑讽刺。唐·韩愈〈石鼎联句·序〉:「弥明应之如响,皆颕脱含讥讽。」也作「讥弹」、「讥刺」。
引《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悔生见他银钱上看得重,未免语含讥讽。」
近讽刺 讥笑 讥刺 嘲笑
反称赞
1. 萧翎一脸讥讽,夹枪带棍地一顿讽刺,把神州五异说得脸上无光。
2. 看他与上司走得那么近,难免会引来终南捷径的讥讽。
3. 大家既是来开会谈事情,就用不着恶言恶语相互讥讽。
4. 他对小明的讥讽一笑置之。
5. 这位作家在小说中讥讽了那个百万富翁。
6. 你只要做得对,就不怕别人讥讽你。
7. 这篇文章对投机取巧的政客极尽讥讽之能事。
8. 听到别人的讥讽,她心里感到一阵冰凉。
9. 对有缺点的同学我们应该帮助他,而不是去讥讽他。
10. 先把采购资讯和标的掌握好,免得受买椟还珠的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