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同“鼓唇摇舌”。
引明 周履靖 《锦笺记·联姻》:“引线鍼儿,伐柯斧具,鼓舌摇唇,婚男嫁女,花红羊酒是常仪。”
⒈ 鼓动嘴唇与舌头。比喻以言语搬弄是非。元·无名氏也作「摇唇鼓舌」。
引《连环计·第三折》:「你这里鼓舌摇唇说短长,则俺那新媳妇在车儿上,盼不见画戟雕鞍旧日郎。」
1. 战国后期在张仪的鼓舌摇唇下,关东六国的联盟没多长时间就被秦国分化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