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佛教禅宗祖师对初学者,常不问情由,当头给以一棒,或大声喝叱以令回答,以考验领悟佛理的程度。后泛指促人醒悟的手段或给人严重警告。
例当头棒喝,读者无不俯首皈依。——《聊斋志异·喻序》
英a sharp warning; a blow and a shout;
⒈ 佛教禅宗祖师为了打破学人的凡想迷情,棒喝交驰,作为特殊的施教方式。“棒”始于 宣鉴,“喝”始于 道一。
引《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竪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后以“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书》云:‘作善降祥。’此定理也。为晚近人当头棒喝,实有明徵。”
袁鹰 《悲欢·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这声音如晴天霹雳,当头棒喝,使叛徒们心惊胆战,无地自容。”
⒈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也作「当头一棒」、「迎头棒喝」。
引《歧路灯·第一四回》:「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
1. 我现在能有点成就,还得感谢你当年的当头棒喝。
2. 这几句重话犹如当头棒喝,使他猛醒过来。
3. 这一突发事故无异当头棒喝,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4. 给你一个当头棒喝,看你还醒不醒?
5. 希望老师的话能如当头棒喝,让他顿然醒悟,改过向善。
6. 你这番话犹如当头棒喝,震醒宛如睡梦中的我。
7. 老和尚一席话犹如当头棒喝,他幡然悔悟。
8. 我正将他从沉沦中救起,不得不给他当头棒喝。
9. 最高法院最近的裁决就正好是当头棒喝,叫人如梦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