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政府机关或官员处理公务往来的文件。
例下了一纸公文。
英official document;
⒈ 处理或联系公务的文件。
引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苞苴盈於门庭,聘问交於道路,书记繁於公文,私务众於官事。”
《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輒白 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径来 湖南 潭州府,下了公文,同来寻 崔寧 和 秀秀。”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内高声禀介﹞ 湖广 宣抚使衙门,有公文投进。”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昨黑夜堡里来了公文。’ 二木匠 站在坡上说。”
⒉ 复姓。 春秋 时有 公文氏。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⒈ 处理或联系公务的文书。
引《儒林外史·第四〇回》:「萧云仙看了邸抄,接了上司行来的公文,只得打点收拾行李,回成都府。」
近公牍 公函
反私函 私信
英语document
德语Akte, öffentliches Dokument, Dokument (S), Antragsschreiben (S), Diplom, Urkunde (S), dokumentarisch (Adj), Gongwen (Eig, Fam)
法语document officiel, écrit officiel
1. 公文副本的效力与正本相同。
2. 公文书要是跨页,必须在骑缝盖章。
3. 这份公文请勿与其他稿件混在一起。
4. 担任文书职务的人必须熟悉公文程式。
5. 承办人把公文捺搁下来,不知是何居心?
6. 为求公文处理电脑化,学校让每间办公室配置一部电脑。
7. 看到案上堆集许多公文,真令人头大!
8. 公文有固定格式,不可随兴书写。
9. 这份公文要等长官盖印之后,才能提交会计处申请经费。
10. 公文的拟办,文字应力求具体明确,切忌模棱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