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导事业向前发展的纲领。
英policy; guiding principle;
⒈ 亦作“方鍼”。罗盘针。
引《新名词训纂·物之属》:“按罗盘指南针原出 中国,惟 中国 皆指南,外国有指北者。方针之不同如此。”
《老残游记》第一回:“二则他们未曾预备方鍼。平常晴天的时候,照着老法子去走,又有日月星辰可看,所以南北东西尚还不大很错……那知遇了这阴天,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他们就没了依傍。”
⒉ 比喻指导工作或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引梁启超 《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认定方针,一贯以行之,必有能达其目的之时。”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
⒈ 计划进行的一定趋向。
例如:「施政方针」、「教育方针」。
近计划 宗旨
1. 仔细推敲每个朝代的典章制度,既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更可以借鉴为治国方针。
2. 核准的变换请求还可能改削方针、项目打点打算、轨范、费用或预算,或改削进度表。
3. 虽然现在还只是草案,但请确认一下有没有偏离方针。
4. 执政者应当重视人民的呼声,以作为决策的方针。
5.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就国家大政方针进行协商,充分发扬民主。
6. 为此,本课题组确定了广济药业出口中药品种的遴选方针。
7. 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正确方针,再也不能走闭关锁国的老路。
8. 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首见的最后阶段了。
9. 新的方针让俄罗斯和美国的分析人士大惑不解。
10. 改订的方针如下述那样发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