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词典

赴义的意思

fù yì

赴义

拼音fù yì
注音ㄈㄨˋ 一ˋ
繁体赴義

词语解释

赴义[ fù yì ]

⒈  犹仗义。

⒉  参加义举;参加义师。

⒊  就义。

⒋  指吊丧。汉晋时,对上司吊丧送葬,为当然之义务,故称。

引证解释

⒈  犹仗义。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卓 遣执金吾 胡母班” 裴松之 注引《汉末名士录》:“班 字 季皮,太山 人,少与 山阳 度尚、东平 张邈 等八人并轻财赴义,振济人士,世谓之八厨。”
清 姚清华 《石门马氏蠲粟赈饥纪事》诗:“当其举念初,赴义如箭疾。”

⒉  参加义举;参加义师。

《宋书·武帝纪上》:“於是大开赏募,投身赴义者,一同登京城之科。”
《北齐书·薛嘉族传》:“属 高祖 在 信都,嘉族 闻而赴义。”
《南史·刘锺传》:“及义旗建,帝拔 钟 为郡主簿,曰:‘豫是 彭城 乡人赴义者,并可依 刘主簿。’”

⒊  就义。

清 秦瀛 《五人墓》诗:“呜呼五人市侩徒,一旦赴义同捐躯。”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六章:“现在,我总算可以从容赴义了!”

⒋  指吊丧。 汉 晋 时,对上司吊丧送葬,为当然之义务,故称。

晋 陶潜 《孟府君传》:“君尝为刺史 谢永 别驾, 永,会稽 人,丧亡;君求赴义。”

国语辞典

赴义[ fù yì ]

⒈  就义、为义往勇向往。

如:「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他毅然决然的慷慨赴义。」

用赴义造句子

    1.  吓着了,估计他从没见过把出家当成慷慨赴义的。

    2.  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如为情所困而自杀与慷慨赴义以就死,何者有意义呢?

    3.  秋瑾在狱中受审时,没有一句供词,赴义前仅仅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

    4.  革命先烈林觉民在赴义之前,写下一封情真意切的〈与妻诀别书〉。

    5.  他此番潜入敌营,早已抱着视死如归,慷慨赴义的决心。

    6.  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他毅然决然的慷慨赴义

    7.  若是真是到了异常紧急的时刻,他已经做好了慷慨赴义的准备。

    8.  万般无奈之下,小金井决定慷慨赴义,好好让火神虐一虐他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