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送给办丧事的人家用于祭奠的礼品。
例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祭。——《红楼梦》
英a gift of money made on the occasion of a funeral;
⒈ 用于祭奠的礼品。
引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丁讽久居》:“一旦,有妄传 讽 死者,京师诸公竞致奠仪,纸酒塞门。”
《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母 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 寳玉 去吊祭。”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八都禁送奠仪。”
⒈ 致送死者家属的金钱,用以代替祭品。也作「奠敬」。
引《三国演义·第一〇一回》:「又命使者赍香帛奠仪,入川致祭。」
《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纸。」
1. 长官亲往殉职人员家里吊慰,并致赠奠仪。
2. 在这一天里,人们在河边举行祭奠仪式,洗涤沐浴以清除不祥。
3. 西城侯越天衡敬奉奠仪银一千两,送别叶大先生。
4. 惠施听说庄周妻子去世的消息,也带着奠仪赶来了。
5. 杜月笙于病中,吩咐手下人给戴笠的儿子送了上百万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