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把牛散放掉,住其所往。牧牛。
⒈ 把牛散放掉,住其所往。参见“放牛归马”。
引《史记·留侯世家》:“放牛 桃林 之阴,以示不復输积。”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我们还在‘放牛于 桃林 之野’哩!吓,这回可真是大家要吃太平饭了。”
⒉ 牧牛。
引《儒林外史》第一回:“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
⒈ 牧牛,替人看牛。
引《儒林外史·第一回》:「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
1. 在岁月这把杀猪刀面前,斗牛士无可奈何地蜕变成了放牛郎。
2. 他对学生既有爱心,又有耐心,从来不曾放牛吃草。
3. 在常态编班的要求下,每所国中都不允许有放牛班的存在。
4. 放牛班的学生只要肯苦读,也有机会后来居上,超过升学班的成绩。
5. 假扮放牛娃,骗过了敌人的岗哨。
6. 以前的农村里,常常可见小孩帮忙家里放牛。
7. 爷爷给地主放牛,经常受到辱骂。
8. 他唱着悠扬的牧歌去放牛。
9. 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
10. 归马放牛,天下太平,人民才能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