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相知才识,优遇启用。
例知遇之恩。
英have found a patron or superior appreciative of one’s ability;
⒈ 赏识;优待。
引《晋书·阮裕传》:“﹝ 裕 ﹞弱冠辟太宰掾。大将军 王敦 命为主簿,甚被知遇。”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谬承知遇,欣荷实深。”
《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谁人不吃盐米,等三叔来,教他知遇你们。”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大赤包 约他帮忙,他不能不感激知遇之恩。”
⒉ 相交;相识。
引元 秦简夫 《赵李让肥》第四折:“我只道保奏的是当朝 邓禹,却原来是 马武 一力吹嘘。但平生我和他有何知遇,多则是天也有安排我处。”
《红楼梦》第五七回:“那 薛蝌 岫烟 二人,前次途中,曾有一面知遇。”
⒊ 知心好友。
引宋 苏轼 《徐州谢邻郡陈彦升启》:“勉厉自将,或无忝於知遇。”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既然被他瞒过了,从此成了知遇,那倒不奇。”
⒈ 受人赏识而被优待或重用。
引《北史·卷二六·宋隐传》:「帝称善者久之,因是大被知遇,赐名为弁,意取弁和献玉,楚王不知宝之也。」
1. 而智伯的家臣豫让为了知遇之恩,吞炭漆身去刺杀赵简子。
2. 刘先生为了感谢长官的知遇之恩,一直非常卖力工作。
3. 他得到了领导的知遇,不久便就任科长。
4. 你对我的知遇之恩,我一定结草衔环,绝不会忘记。
5. 诸葛亮为蜀汉大业操劳一生,是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6. 李太白与酒结下了那样的不解之缘,实在有道理得很!怀素又想起了与李太白的那场知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