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不可拔除,不可动摇。形容牢固。未能攻克。
⒈ 不可拔除,不可动摇。形容牢固。
引《老子》:“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汉书·扬雄传下》:“娄敬 委輅脱輓,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举中国徙之 长安,适也。”
颜师古 注:“不拔,谓其坚固不拔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宁国丁生小传》:“非有过人之才,坚忍不拔之志,安能若是耶?”
聂绀弩 《论<封神榜>》:“尽管这样,《封神榜》却作为大众读物之一,在 中国 旧社会里,占着它确乎不拔的支配地位。”
⒉ 未能攻克。
引《战国策·西周策》:“楚 卒不拔 雍氏 而去。”
《史记·秦本纪》:“齕 攻 邯郸,不拔,去。”
⒈ 坚固不能动摇。
引《文选·曹冏·六代论》:「岂非深根固蔕,不拔之道乎?」
《三国演义·第三〇回》:「今若攻操营而不拔,琼等见获,吾属皆被擒矣。」
1. 先民以精卫填海的意志开疆拓土,其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后代子孙所景仰。
2. 这种一毛不拔的人,谁会愿意跟他来往?
3. 他向来一毛不拔,要他请客,难若登天。
4. 那人讲到钱就斤斤计较,一毛不拔,贫骨头一个。
5. 一毛不拔阴险冷血过桥抽板怕死草菅人命,可谓坏事做尽。
6. 没想到他平日一毛不拔,也会捐钱赈灾。
7. 我们要学习松树那种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崇高品德。
8. 公益事业捐款会上,那个商人一毛不拔。
9. 这部小说的作者将主角一毛不拔的性格,刻划得活龙活现。
10. 梅花愈冷愈开花的精神,象徵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