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温和欢乐的样子。
例其余,则熙熙而乐。——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英comfort; ease; merry;
⒉ 热闹的样子。
例天下熙熙。——《史记·货殖列传》
笑语熙熙。——唐·李朝威《柳毅传》
英bustling;
⒈ 和乐貌。
引《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汉书·礼乐志》:“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羣生啿啿,唯春之祺。”
颜师古 注:“熙熙,和乐貌也。”
唐 韦应物 《往富平伤怀》诗:“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官商以有易无,以私济公,乃民熙熙,不知苦难。”
⒉ 平易貌。
引《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二年》:“寧(管寧 )名行高洁,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
⒊ 广大貌。
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 文王 之德乎?’”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熙熙,即广也……谓其广熙熙然也。‘广哉熙熙’,犹言远哉遥遥。”
唐 卢纶 《秋幕中夜独坐》诗:“熙熙造化功,穆穆 唐尧 年。”
元 陈文增 《春日田园杂兴》诗:“熙熙垄亩扇和风,簇簇人烟野意浓。”
⒋ 繁盛貌。
引《逸周书·太子晋》:“万物熙熙,非 舜 而谁能?”
孔晁 注:“熙熙,和盛。”
《史记·日者列传》:“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
宋 王禹偁 《尺蠖赋》:“春日迟迟,品汇熙熙。”
元 汤式 《一枝花·同前意》套曲:“咫尺间,九重内,唤得春来草木知,万物熙熙。”
⒌ 纷杂貌。参见“熙熙攘攘”。
引清 薛福成 《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细民无轻去其乡之心,适乐土者熙熙而来。”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街上行人熙熙的来往。”
⒍ 象声词。
引《吕氏春秋·古乐》:“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⒈ 和乐的样子。
引《老子·第二〇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唐·韦应物〈往富平伤怀〉 诗:「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⒉ 形容笑声。
引《太平广记·卷四一九·柳毅传》:「红妆千万,笑声熙熙。」
1. 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
2. 公园里人群熙熙攘攘,到处是衣着入时的红男绿女。
3. 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他一向意态从容、淡泊名利,格外显得超群脱俗。
4. 小翠激灵灵打个冷战,豆大的冰水从胳肢窝滴落到腰间,她立马从丧魂失魄的远古他乡回归到熙熙攘攘的现实世界。
5. 过去的一个荒僻小村,如今成了熙熙攘攘的闹市,这里的变化真大啊!
6. 集市上熙熙攘攘,活现出一派升平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