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词典

意识的意思

yì shí

意识

拼音yì shí
注音一ˋ ㄕˊ
繁体意識
近义认识

词语解释

意识[ yì shi ]

⒈  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consciousness;

⒉  觉察;发现。

她不高兴啦,我并没意识到。

be conscious of; awake to; realize;

引证解释

⒈  识见。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众人阔略,寡所意识,见贤圣之名物,则谓之神。”
《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 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高祖 是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此怪大佳,其意识在綺罗人上。”

⒉  指先入之见。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子之所陈,心存意识,或欲周知,何从皆得?”

⒊  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我那阵农民意识太重,总想回家安贴一下老娘。”
韩北屏 《非洲夜会·酋长的故事》:“大多数的酋长总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意识,特别是那些偏僻的边远的地方。”

⒋  觉察;感觉。

阿英 《夜》:“她意识着这一定又是敌人在扫射自己的同志。”
茅盾 《喜剧》一:“连同乡会也是委员制了么?他这才更明晰地意识到世界确是换了一个样子了。”

⒌  谓自觉抱有某种目的。

冰心 《超人》:“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无意识的看着。”
丁玲 《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一)》五:“不过他咽住了,他怕 子彬 多心,以为他是有意识讥讽他。”

⒍  佛教语。佛教六识之一,即由意根所起之识,亦称法识。

南朝 梁武帝 《浄业赋序》:“除此二障,意识稍明,内外经书,读便解悟。”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上》:“意根之动,谓之意识。”

国语辞典

意识[ yì shì ]

⒈  泛指一切精神活动。如知觉、记忆、想像等皆属之。

⒉  觉察、警悟。

如:「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⒊  佛教用语。对一切现象能产生分别作用的心。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

用意识造句子

    1.  在专家学者的大力鼓吹下,当地民众对于古蹟保存的意识大为提高,甚有起而响应的。

    2.  我意识到了我把手机落在出租车里了。

    3.  催眠是激发人类潜意识的一种方式。

    4.  这个歌词包含了他强烈的意识

    5.  王正春灌酒灌的太厉害,韩小琪到现在还是同一堆烂泥一般,意识模糊。

    6.  有些学生缺乏竞争意识,甘居中游,以为只要每科及格就万事大吉了。

    7.  由于环保意识高涨,各种推动环保的行动已在世界各地合流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8.  刀伤的痛楚渐渐复苏了他的意识

    9.  我们的身心都不想去掠杀,但是由于饮食文化对我们意识层面的灌输,我们就像食肉动物一样生活。

    10.  以第一人称为主的创作,通常主观意识很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