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软体动物,头部有两对触角,壳略呈扁圆形或圆锥形,有螺旋纹。吃草本植物的表皮。
英snail;
⒈ 软体动物。有螺旋形的黄褐色硬壳。头部有两对触角,腹部有扁平的脚,行进时分泌黏液,吃植物苗叶。
引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蜗牛,跗螺也,形如螔蝓。”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蜗牛》:“蜗牛所主诸病,大抵取其解热消毒之功耳。”
清 陈维崧 《望江南·宛城五日追次旧游漫成》词:“墙脚蜗牛行艾叶,簷牙鳩妇话榴房。”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道静 本想说,你这样像蜗牛一样睡在壳里怎么开展工作呢?”
⒈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为一种有肺的软体动物,外壳扁圆,头有四个触角,其二较长。尖端有眼,腹部两端伸展而成足。雌雄同体,有害于植物。因行过所留的涎迹如篆文般,故也称为「篆愁君」。
1. 无壳蜗牛发起“五都”选举投废票。
2. 台北居大不易,工作了十几年,至今还是一只无壳蜗牛。
3. 树叶上面有一只大的蜗牛。
4. 高居不下的房价,令许多无壳蜗牛望屋兴叹。
5. 蜗牛走过的地方,留下一道银白的黏涎。
6. 不管怎样挥动皮鞭,牛车仍然蜗牛似地向前爬行。
7. 针对“无壳蜗牛”的呼声,台当局行政负责人吴敦义表示将推出健全房市四大要点。
8. 政府正全力推动国民住宅的兴建,以解决无壳蜗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