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亡失国家。
⒉ 灭亡了的国家。
⒊ 将亡之国。
⒈ 亡失国家。
引《礼记·檀弓下》:“晋献公 之丧,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孔颖达 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
《后汉书·李固传》:“昔 秦皇 亡於 沙丘,胡亥、赵高 隐而不发,卒害 扶苏,以至亡国。”
宋 苏轼 《私试策问》之一:“吕氏 既已灭矣,而 吴 楚 之忧,几至於亡国。”
⒉ 灭亡了的国家。
引《孙子·火攻》:“亡国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
《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
⒊ 将亡之国。
引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 子产 如之何?故 扁鹊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国也。”
⒈ 国家灭亡。
引《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昔秦皇亡于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
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国破家亡,他只有流亡国外。
2. 由于统治阶级的迫害,他长期流亡国外。
3. 匪徒私图劫持飞机逃亡国外。
4. 从历史证据来看,亡国奴的命运都是很悲惨的。
5.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 受不了政治迫害,不得不逃亡国外。
7. 在蒙古的铁蹄践踏下,南宋终于亡国。
8. 历代帝王凡骄奢淫逸不问国事的,无不以亡国告终。
9.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有比白马素车投降更好的收场吗?
10. 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而后方的一些歌舞厅仍在播放醉生梦死的亡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