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起诉书的旧称。
英plaint of the court;
⒈ 诉讼事件的书状。即状子。
引《宋书·竟陵王诞传》:“又获 吴郡 民 刘成、豫章 民 陈谈之、建康 民 陈文绍 等并如诉状,则姦情猜志,岁月增积。”
宋 刘安世 《论章惇强买朱迎等田产事》九:“臣等伏见监司郡守以下,不受 朱迎 诉状,并行责降令丞。”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⒈ 诉讼者向法院表示其诉讼事件所用的书状。
1. 第八十三条海事法院向当事人送达起诉状或者答辩状时,不附送有关证据材料。
2. 在地方公正人士居中调解之后,原告同意撤回告诉状。
3. 他到法院按铃呈递诉状,控告对方毁谤。
4. 杨鸿目睹“话不投机”,当即起草民事诉状将山西路百货商店告到了南京鼓楼区法院。
5. 第六十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6. 杨家兄妹坚持斗争,写了数十份诉状接连递告.
7. 讼师代写诉状的业务技术在清朝已经达到成熟和高超的境界。
8. 别想当然地就接受中间人推荐的诉状律师。
9. 马丁在当庭时只发言确认了自己的姓名和住址,并表明自己会呈送申诉状。
10. 在他大号的床边存放了大堆的新闻剪报和照片,新建和申诉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