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用粘土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于 950—1165°C下烧制而成的物品,为多孔、不透明的非玻璃质,通常上釉,也有不上釉的。
英pottery; earchenware;
⒈ 用黏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褐色。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出现。现代用的陶器大多涂上粗釉。
引《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唐 赵璘 《因话录·徵》:“兵察帝主院中茶,茶必市 蜀 之佳者,贮于陶器,以防暑湿。”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自然界斗争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⒈ 以陶土烧制成的器物。坯质不透明,具吸水性,经摄氏八百度至一千度温度培烧。成品质地较为粗糙,叩之声音混浊不清。可分为细陶和粗陶,无釉或有釉。随陶土成分和培烧温度的差异,坯体呈白、青、褐、棕等颜色。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大量出。
例如:「陶器的形制、花纹等特征常是考古学上重要断代依据。」
英语pottery
德语Geschirr (S), Irdengut (S), Keramik (S), Töpferei (S), Töpferware (S), Tongeschirr (S)
法语poterie
1. 陶器的形制、花纹等特徵常是考古学上重要断代依据。
2. 那些陶器是未经修饰的粗制品,价钱比较便宜。
3. 陶器上釉后,再经窑烧,即告完成。
4. 这时国王的陶器制作师走过来,他一直留心寻找供陶器上釉炉燃烧的柴火.
5. 陶器和瓷器统称为『陶瓷』
6. 陶器和瓷器统称为「陶瓷。
7.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
8. 那面墙壁被意大利花饰陶器的瓷砖所装饰。
9. 这些陶器是粗品,所以比较便宜。
10. 那个作为花瓶使用的陶器,是她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