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挖空心思而定出种种名目。
例巧立名目发奖金。
英concoct various pretexts;
⒈ 亦作“巧立名色”。
⒉ 想方设法定出种种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引《明史·张原传》:“比年军需杂输十倍前制……而贡献者復巧立名目,争新竞异,号曰‘孝顺’。”
明 李贽 《三大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魎匠、魍魎僧巧立名色,誑人钱财也。”
⒊ 谓徒有名目,不切实用。
引朱自清 《中国语的特征在哪里》:“我们让印欧语法系统支配惯了,不易脱离它的窠臼,乍一接触这新意念,好象没个安放处,有巧立名目之感。”
⒈ 定出许多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目的。
引《明史·卷一九二·张原传》:「民既困矣,而贡献者复巧立名目,争新竞异,号曰:『孝顺』。」
《清史稿·卷二九四·诺岷传》:「上屡饬各省督察有司,耗羡既归公,不得巧立名目,复有所取于民。」
英语to fabricate excuses (idiom), to concoct various items (e.g. to pad an expense account)
法语sous toutes sortes de noms, sous divers prétextes
1. 旧社会衙门里的贪官污吏就会巧立名目,勒索百姓!
2. 对一些巧立名目的乱收费,政府应该坚决制止。
3. 这所学校常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真是十足的学店。
4. 那所学校常巧立名目,向学生收取额外的费用,真是十足的学店。
5. 一切巧立名目乱摊派,乱收费的做法都是不被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