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词典

十二的意思

shí èr

十二

拼音shí èr
注音ㄕˊ ㄦˋ

词语解释

十二[ shí èr ]

⒈  十分之二。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引证解释

⒈  十分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⒉  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

《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
《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⒊  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参见“十二分。”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

用十二造句子

    1.  三藏十二部,大致说来,不过是用来应众生不同根机以对治众生烦恼无明习气权设的不同方便法门而已。

    2.  钱穆十二岁时遭父丧,家徒壁立,靠本族怀海义庄抚恤为生。

    3.  玉山高度为海拔三千九百五十二公尺,是台湾第一高峰。

    4.  从台北搭车到屏东,来回将近十二个小时。

    5.  十一月十二日是孙中山诞辰纪念日。

    6.  人们将十二月二十五日耶稣诞生日定为耶诞节,是用来感念祂的博爱。

    7.  这是十二宫黄道带中最不登对的组合之一,虽然我听说过有很融洽的组合。

    8.  清嘉庆十二年进北京,到崇外花市附近一家小成衣铺学徒。

    9.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化身为各种不同的人物。

    10.  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