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词典

三尺的意思

sān chǐ

三尺

拼音sān chǐ
注音ㄙㄢ ㄔˇ

词语解释

三尺[ sān chǐ ]

⒈  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sword;

⒉  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laws and statutes written on three-foot bamboo strips;

引证解释

⒈  指法律。

《史记·酷吏列传》:“周 曰:‘三尺安出哉?’”
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俭德遵三尺,清朝俟一匡。”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一:“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餘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⒉  引申为法则、准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诗曲·填词名手》:“近 沉寧庵 吏部后起,独恪守词家三尺。”

⒊  指剑。

《汉书·高祖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颜师古 注:“三尺,剑也。”
唐 杜甫 《奉送苏州李十五长史丈之任》诗:“一毛生凤穴,三尺献龙泉。”
明 汪錂 《春芜记·说剑》:“俺将此剑赠了你,你早提三尺殛 蚩尤,莫教鬼哭与神愁。”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⒋  指小儿。参见“三尺童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最愁人一捻娇姿,更难抛三尺啼哇。”

国语辞典

三尺[ sān chǐ ]

⒈  三尺法的简称。参见「三尺法」条。

《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杜周传》:「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⒉  三尺剑的简称。参见「三尺剑」条。

《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明·汪?《春芜记·第六出》:「俺将此剑赠了你,你早提三尺殛蚩尤,莫教鬼哭与神愁。」

用三尺造句子

    1.  烤肉架上的串烧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令人不禁垂涎三尺

    2.  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令人垂涎三尺

    3.  那时,那个国家的投资者们对股价上涨垂涎三尺,欢欣不已。

    4.  这只刚从烤炉端出来的火鸡,香气四溢,令人垂涎三尺

    5.  基隆庙口卖小吃的路边摊口味众多,摊摊令人垂涎三尺

    6.  其时岁暮天寒,冰冻三尺,筑路大军依然顶风冒雪地奋战在工地上。

    7.  他总是默默地守护着她,不像围绕在她四周那些垂涎三尺的男人。

    8.  看着树上累累欲坠的黄梅,不禁令人垂涎三尺

    9.  看到摊子上摆的樱桃,鲜嫩欲滴,真让人垂涎三尺

    10.  这样丰盛的大餐,不禁叫人垂涎三尺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