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信。
例常有书信往来。
英letter;
⒈ 指传送书札的使者。书指函札,信指使人。
引《晋书·陆机传》:“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
《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臣累遣书信唤 法亮 渡,乞白服相见。”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一日,公厅肃客,有急足声。喏云:某知州府有书信,今且往某州下书,回途却请回信。”
⒉ 指信札。
引唐 王驾 《古意》诗:“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鎸‘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 芸 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
冰心 《晚晴集·空巢》:“虽然我在中部,他在西部,我们却是书信不断。”
⒈ 往来通问的信件。
引《三国演义·第三〇回》:「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
近翰札 简牍 信件 信札 尺牍 尺素 书牍 书函 书翰 书柬 书札
1. 透过书信的表意传言,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日渐增长。
2. 这封书信麻烦你当面交给李强。
3. 此为当年我初入寒门时,建飞剽取此砖,将与我书信藏与其内。
4. 他们两地分居,只能凭书信遥寄红豆相思之情。
5. 烽火连天的岁月,纵使只相距咫尺,书信也易浮沉。
6. 父亲把需要注意的事项,附记在书信的后面。
7. 他们两个经常有书信往还。
8. 正式的书信文件,抬头及称谓等格式细节都应注意。
9. 经理雇用一名秘书来帮他处理书信、杂务。
10. 教材系列图书信息是著录在丛编项还是著录在附注项,成为编目人员有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