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儒家学说;儒家经学。
⒉ 元、明、清在各府、州、县设立的供生员修业的学校。
⒊ 指儒家学者。如《旧唐书》、《新唐书》、《元史》等皆有儒学传。
⒈ 儒家学说;儒家经学。
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世之学 老子 者絀儒学,儒学亦絀 老子。”
《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父 頡,以儒学称,官至博士。”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皇考讳 郇,以儒学进,官至侍御史。”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自 太宗 崇奬儒学,骤擢高科至辅弼者多矣。”
⒉ 元、明、清 在各府、州、县设立的供生员修业的学校。
引《元史·选举志一》:“依儒学、医学之例,每路设教授以训诲之。”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腐叹》:“自家 南家府 儒学生员 陈最良。”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捷报贵府老爷 杨 讳 允,钦选 应天 淮安府 沭阳县 儒学正堂。”
⒊ 指儒家学者。如《旧唐书》、《新唐书》、《元史》等皆有儒学传。
⒈ 儒家的思想教义。
例如:「中国向来以儒学为宗。」
⒉ 称旧时府厅州县的教官为「儒学」。
引《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你既是生员,如何黑夜酗酒!带著送在儒学去!」
1. 清代学者株守儒经,仍将儒学视为天下的第一大学问,遂成井蛙观天之势。
2. 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奠基人之一。
3. 中庸思想为孔子首倡,并为历代儒学思想家所继承和充实。
4. 这篇文章主要在探讨儒学的渊源。
5. 这篇文章义理明晰,颇能彰显儒学宗旨。
6. 汉武帝提倡儒学,曾为五经中的各经设立博士。
7. 自汉武帝独尊儒学以来,整个中国文化即以之为最高指导原则。
8. 古往今来,从事儒学研究的学者不知凡几,但一般不能称为儒者或儒家。
9. 虽然传统儒学不能与传统制度划等号,但它确实托身于后者。
10. 随着儒学和玄学主导地位的升降变化,孝观念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各自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