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知识渊博。
例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英erudite; learned;
⒈ 广泛地学习。
引《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汉书·燕刺王刘旦传》:“旦 壮大就国,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説,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之事。”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世谓诗有别才,是固然矣。然亦须博学,亦须精思。”
⒉ 学识渊博。
引《论语·子罕》:“大哉 孔子 !博学而无所成名。”
《北史·韦阆传》:“﹝ 荣亮 ﹞博学有文才,德行仁孝,为时所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刘景文梦代晋文公》:“东坡 先生称 刘景文 博学能诗,凛凛有英气。”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阎王》:“我主人闻君博学,请往课其子耳。”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⒈ 广泛的学习。
引《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反末学
⒉ 学识丰富广博。
引《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足见先生博学。」
例如:「博学之士」。
1. 久闻您的博学才识,我内心思慕已久。
2. 她不但认真负责,而且博学强记,闻一知十,所以才进公司便获得重用。
3. 北周天和年间,辛公义以良家子入太学,以勤苦博学著称。
4. 五个形态代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也是醉了。
5. 他说话常套用典故以示博学,却常令人莫名其妙。
6. “博学笃志”是这位老先生的信条。
7. 他多方面的成就给人深刻印象;他博学多才。
8. 王教授是位学养深厚的博学鸿儒,在学界享有盛名。
9. 他是一个年轻有为,博学多才的好后生。
10. 因为他深知一个受托照管基督羊群的人,应当博学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