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祭奠死者或供奉神仙时唱读的文章。
英funeral oration; elegiac address;
⒈ 文体名。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乃礼之祭祀,事止告饗;而中代祭文,兼讚言行。祭而兼讚,盖引神而作也。”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忽有髑髏自空堕几案间,举家骇愕, 咏之 为祭文而埋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正斋送》:“近世或有功德在民,祭於州邑,及夫往世特达之士, 比干、夷 齐、鲁连、郑康成 之伦,庙祀犹在,有特豚鱼菽之祭,为之祭文可也。”
沙汀 《还乡记》四:“免得拖死了连祭文都不好写。”
⒈ 祭祀时所诵读的文辞。如唐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德语Grabrede (S, Rel), Leichenrede (S, Rel), Trauerrede (S, Rel)
法语oraison funèbre, éloge funèbre, formule de prière pour les sacrifices ou les funérailles
1. 哀辞和诔文是先唐哀祭文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文体表现方面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 明代史籍中保存了大量国家公祭文,按内容可分为常规性祭文与临时性祭文两类。
3. 谕祭文后被刻成石碑,今仍立于东溪村姜氏宗祠里.
4. 袁枚怀念其妹所写的祭文,感人至深。
5. 这个塾师从书本上抄了一篇,就把祭文给了富人。
6. 在主祭人李辉模恭读祭文焚烧帛书之后,人们开始依次敬献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