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英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⒈ 后以“举一反三”谓触类旁通。
引《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
《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邕 与 李则 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我是凴着一卷《诗韵》学説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⒈ 语本指列举一例而能晓喻其他各事。
引《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则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
近触类旁通 闻一知十 问牛知马
1. 你如能把这诀窍弄懂,日后无论学哪一门派的功夫﹐一定都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2. 老师说如果懂得这些知识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地知道其他类似的知识。
3. 他从小就能举一反三,聪灵异常。
4. 真正聪敏的人,往往能告往知来,举一反三。
5. 可以使大家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添加时请勿与原句重复。
6. 凡事能举一反三,正是他学习快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