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没有踪迹;不再出现。
例这种生物已经完全绝迹。
英vanish; be stamped out;
⒉ 弃绝世事,不跟人往来。
例杜门绝迹。
英alone;
⒈ 亦作“绝跡”。亦作“绝蹟”。 不见踪迹。
引《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行地难。”
郭象 注:“不行则易,欲行而不践地,不可能也。”
《南史·梁吴平侯景传》:“州内清静,抄盗絶迹。”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君有画鹤之诬,隐壁仙逝,则君之墨本絶跡矣。”
郭沫若 《沸羹集·答<国际文学>编者》:“大抵在初期,诗歌是最流行的,独幕剧次之,小说则几乎绝迹。”
⒉ 无人迹处。
引汉 王充 《论衡·道虚》:“况 卢敖 一人之身,独行絶迹之地,空造幽冥之语乎。”
⒊ 形迹与外界隔绝。
引《后汉书·杜根传》:“周旋民间,非絶跡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
唐 王建 《送人》诗:“与君俱絶蹟,两念无因由。”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絶跡远浮名,林皋託孤诣。”
⒋ 指卓越的功业事迹。
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揆厥所元,终都攸卒,未有殊尤絶迹可考于今者也。”
《晋书·刘颂传》:“树国全制,始成於今,超 秦、汉、魏氏 之局节,绍五帝 三代 之絶跡。”
⒈ 断绝踪迹,不与人交往。
引《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杜门绝迹,不面伪庭。」
⒉ 卓越的事迹。
引《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未有殊尤绝迹可考于今者也。」
⒊ 僻远无人迹的地方。
引《文选·班彪·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1. 这种野生动物因为人为捕杀及自然环境的恶化,已日渐绝迹了。
2. 招赘的习俗在今日的社会几乎绝迹了。
3. 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古书因而绝迹,也残害了许多无辜的儒生。
4. 纳妾的陋俗在日本统治时期已经基本绝迹,现在又在岛上流行起来.
5. 一度绝迹的街头*博,近来又死灰复燃了。
6. 清朝雍正皇帝实施改土归流后,两湖土司大致绝迹。
7. 过去已经绝迹的测字算命、求神卜卦现象现在又死灰复燃了,真是积重难返啊!
8. 经过卫生单位的努力,早年猖獗一时的传染病,如天花、霍乱、疟疾等,据报都已绝迹。
9. 也由于陈大班头等全部差官的努力,整个即墨城鸡鸣狗盗之事几乎绝迹,堪称“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