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方〉:赶集。
例上街赶场。
英go to market; go to a fair;
⒈ 须于同一天到不同地方去表演的演员,在一个地方表演完毕之后赶紧到另一个地方去表演。
英be on rush to give performance elsewhere;
⒈ 犹赶集。
引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三章:“但凡赶场日子,再不济事的乡镇,红锅饭铺,都要开张。”
洪深 《女人女人》第三幕:“今早赶场的时候,我随便在药摊子上一问,就买到啦。”
⒉ 演员下戏后,同一天内赶到他处另演一场。
引相声《文昭关》:“他一个地方挣一块二,他不够吃的呀。怎么办呢,他赶场。这儿唱一出,赶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唱一出。”
⒈ 在特定的日期或节日,各地的商人聚集一处买卖交易。
例如:「每遇赶场,村子里总是特别热闹。」
⒉ 演出者一天内须到不同地点表演,当前一个表演结束后,立即赶到下一个地方表演。
例如:「今晚他有三个秀约,一定得赶场了。」
1. 当她是大明星时,几乎天天赶场子。
2. 他是记者,天天赶场子采访新闻。
3. 歌星经常到处赶场作秀,以提高知名度。
4. 前期的叙事拖沓,造成了后期剧情赶场子似的向前推进。
5. 今晚他有三个秀约,一定得赶场了。
6. 每遇赶场,村子里总是特别热闹。
7. 小羽说,她现在同时在三个培训班上课,每天就跟赶场子一样来回奔波。
8. 只不过,当时是苏见信带着名不见经传的黄丽玲赶场子。
9. 那年石埂子的杨二娃,赶场(赶集)回来到半路突然就疯了。
10. 朋友结婚、孩子满月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接二连三的请柬让喝喜酒都成了"赶场子",不少人的钱包在"五一"期间来了个大瘦身。